堪察加半岛,不止地图孤标,37万平方公里广袤土地的秘境探险

大兴安岭 更新于:2025-08-05 08:04
  • zj捷
    堪察加半岛可不只是地图上一个孤零零的地理标记——这地儿37万平方公里开外的陆地上,过半面积被原始森林裹得严严实实。1500万公顷的林子啥概念?跟咱们大兴安岭的森林面积差不多。但要论"资历",人家可甩咱们几条街:大部分树木都过了几百年寿辰,更有千年古松藏在林深处,关键是这些林子至今没被斧头机器碰过,跟千年前长什么样儿差不离儿——搁俄罗斯远东,这可是顶顶金贵的生态价值载体(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核心承载区域)。

    去年我在俄远东做生态调研时,跟着护林员钻过两天原始林子。那树长得邪乎,碗口粗的小树苗底下,盘着几十圈年轮的老树桩,苔藓厚得能攥出水。护林员伊万大叔蹲在树底下抽烟,烟灰簌簌掉在腐叶上:"这些红松能活过千年,全仗着没人惦记。"您说奇不奇怪?咱们总说"靠山吃山",可堪察加偏把这"吃"字儿改成了"守"——当地政府把林子划成核心保护区,伐木工人的电锯在这儿成了收藏品,旅游团进林子得签"不捡一片叶"的保证书。

    可您想过没?这么金贵的林子就真能永远"锁"起来?前两年堪察加遭遇过山火,过火面积虽然不大,但救火队里除了消防员,还有一堆带着GPS定位仪的生态学家——他们不是灭火,是在标记哪些古树必须优先抢救。这事儿放国内像啥?就跟2024年黑龙江伊春的"红松保卫战"似的,百年红松被雷劈了,林业局专门请来古树修复专家,连树洞里的菌丝都得培养移植。您说,这哪是护林?分明是在跟时间抢宝贝。

    不过也有人犯嘀咕:这么好的林子光守着不利用,图啥?去年在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参加林业论坛,听见个俄罗斯专家翻着数据直叹气:"原始林分的碳汇能力(森林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能力)是新造林的5倍不止,更别说里头的紫貂、驼鹿,哪个不是活的金字招牌?"这话在理儿——大兴安岭这些年搞生态旅游,游客挤破头去看"树王",带动的周边产业比砍树卖钱挣得多多啦。

    但问题也来了:守着林子能守一辈子吗?堪察加的护林队现在最头疼的是偷猎——不是偷木材,是偷松塔!那些能长出松子儿的母树,被偷偷剥了球果,树皮都留着刀印子。去年秋天我在勘察加河边上,碰见个蹲守了三天的护林员,他指着树干上的疤痕直摇头:"这树要是再被扒两层皮,明年春天怕是发不了芽喽。"

    您说这事儿矛盾不?守着金饭碗要饭,守着林子防贼,到底咋平衡?是把部分林子划成"可持续利用区",还是继续"一刀切"严防死守?老话说"靠山吃山靠水吃水",可这"吃"的法子,可得好好琢磨琢磨。

   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?欢迎在评论区讨论。
    举报

你的回答

单击“发布您的答案”,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