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1987年夏季,中国大兴安岭林区发生了特大森林火灾,过火面积超过140万公顷,造成了巨大的生态破坏和人员伤亡。关于火灾后植被恢复的情况,需要从几个方面来看:
1. "初步恢复阶段(火灾后 - 20世纪末):" 火灾后,大面积的林地裸露,生态系统的基本结构被破坏。 但大兴安岭地区属于寒温带针叶林生态系统的范畴,具有"强大的自我恢复能力",尤其是以"兴安落叶松"为主的耐寒、耐旱树种。 在没有人为干扰的情况下,火烧迹地上会自然发生"次生演替"。首先是一些先锋植物(如杂草、灌木)开始生长,随后耐火的兴安落叶松的"种子(许多是火种)会大量发芽",形成密集的幼林。 到20世纪末,大部分火烧迹地的"林分已经初步恢复",形成了以落叶松为主的幼林或中龄林。从空中看,已经很难辨认当年火烧的痕迹,森林的覆盖度得到了基本恢复。
2. "持续演替与成熟阶段(21世纪初至今):" 进入21世纪,这些火烧后的林分继续生长。 "林分结构逐渐复杂化":幼林逐渐进入中龄林、近熟林阶段,树高、举报 -
举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