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88年大兴安岭发生了特大森林火灾,“三S”技术在灾?

大兴安岭 更新于:2025-10-01 22:48
  • 蚂蚁致橡树

    1988年大兴安岭发生的特大森林火灾是中国林业史上的一场巨大灾难。在这场火灾中,“3S”技术(遥感RS、地理信息系统GIS、全球定位系统GPS)发挥了重要作用,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:
    1. "火情监测与发现:" "遥感(RS)":利用卫星遥感影像和高空航空遥感,可以快速、大面积地监测林区地表温度变化和植被燃烧迹象。热红外遥感技术尤其适用于在夜间或浓烟条件下发现火点,大大提高了火情发现的时效性。虽然1988年时RS技术尚处发展初期,但已有的技术和能力为火情监测提供了重要手段。
    2. "火场范围测定与边界绘制:" "遥感(RS)":火灾发生后,通过对比火灾前后的遥感影像(如航空像片或卫星影像),可以清晰地标示出火灾蔓延的边界,精确测定火场的面积。这对于了解火灾的严重程度至关重要。 "地理信息系统(GIS)":获取到的火场边界数据(通常是矢量格式)可以被导入GIS系统。GIS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可以: 将火场边界与数字高程模型(DEM)、植被类型图、林班图、道路网、居民点分布图等叠加分析。 精确计算火场面积、周长。 估算过火林地的蓄积量

    举报
  • 静谧而安静

    1987年5月6日,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的西林吉,图强,阿木尔和塔河4个林业局所属的几处林场同时起火,引起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一次特大森林火灾,震惊国内外。由5.88多万军,警,民经过28个昼夜的奋力扑救,于6月2日彻底扑灭。

    人民的生命财产,国家的森林资源损失惨重,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5亿多元。火场总面积为1.7万平方千米(包括境外部分),境内森林受害面积101万公顷,受灾居民1万多户,灾民5万余人。大火中丧生211人,烧伤266人。

    扩展资料:

    火灾起因:1987年春季,大兴安岭遇到了超常的干旱。贝加尔湖暖脊东移,形成了一个燥热的大气环流,加之风多物燥,增大了林区的火险等级。

    5月6日,盲目流入漠河县的汪玉峰,王宝晶,傅邦兰,郭永武,李秀新等人因在清林中使用割灌机违反操作规程和野外吸烟,在西林吉林业局的河湾,古莲林场和阿木尔林业局的兴安,依西林场引起4起山火。同时,塔河县境内塔河林业局盘古林业公司也发生一场山火。

    这5起山火,经当地防火部门组织扑打,至7日清晨火场明火被扑灭,火情得到控制。5月7日上午,漠河县境内各火场扑火队员开始分段清理余火。至中午12时25分左右,漠河境内天气突变,刮起8级以上西北风,使河湾,古莲两处火场内死灰复燃。

    参考资料:

    中国漠河政府网:“5·6”火灾

    中国新闻网:1987年大兴安岭火灾:百万公顷森林被毁 211人遇难

    中国漠河政府网:以史为鉴

    举报

你的回答

单击“发布您的答案”,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